当前位置:首页 > 院务公开

又到一年端午时

发布时间:2019/8/29 14:45:01 【打印此页】关闭】 关键词:

“五月五,庆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点雄黄。”又到一年端午时。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炎黄子孙的四大传统节日,是流行于中国以及中华文明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它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因为一个节日,我们再一次重温我们的节日文化。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有着深刻的寓意,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人物,或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是庆祝某一时节的到来等等。每逢重要节日,家人团聚,欢聚一堂,口传心授,忆古思今,人们为了庆祝节日,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把节日赋于精神寄托和深刻寓意,让其成为有形的文化传承。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经久不息,永葆活力的文化密码。

  因为一个节日,我们铭记着屈原这个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在楚国濒于灭亡之际抱石投江而死。千百年来,人们怀念他,敬仰他并推崇他,不仅仅因为屈原为中华文明留下了《离骚》那样伟大的史诗作品,更因为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身上那种深厚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符号,他的家国情怀与他的经典文字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块永远的丰碑,千百年来,屈原的故事、屈原的形象、屈原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为华夏民族永远铭记和传承弘扬。

中国大地养育了每一代儿女,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优秀传统文化,积累了大量文化遗产,但其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永远传承的精神主线之一。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涵义丰富而复杂,但爱国始终成为中国人识别度最高并且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普遍情感之一。无论何时何地,一个人可以争议什么是爱国什么不是爱国,但是公然否定爱国主义,这无论如何都是极端恶毒的别有用心的鼓动。对于这种鼓动和噪声,我们所有热爱中华文明的人都应当共击之。 

当人们在畅享多姿多彩的假日生活之时,我们也应在内容中品味中华文化的远香,更应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事科  陈云霞)